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

乾癬衛教 乾癬是什麼?



什麼是乾癬?
乾癬是一種不具有傳染性的慢性皮膚疾病,主要是因為病人的表皮細胞不正常增生所致,約有10%~25%會合併關節炎,也會有體內的慢性發炎,比一般人容易有心血管的問題和社交上的困擾,但真正的病因目前醫學界尚未完全明瞭。此疾病並不少見,全世界男女老少都可能有乾癬病患,盛行率大約在0.1%~3%,大多數的病患皆可以控制,但嚴重時會影響到生活以及工作。

乾癬的分類:
1.      尋常性乾癬(psoriasis vulgaris):最常見的乾癬表現,病灶呈現紅色斑塊伴隨銀白色脫屑,主要分布在四肢伸側、軀幹及頭部。
2.      雨滴狀乾癬(Guttate psoriasis):病灶呈現小塊,滴狀(點狀)分佈。
3.      反向乾癬(Inverse psoriasis):病灶分佈在腋下、胯下、脖子。
4.      手足乾癬(Pustulosis Palmaris et Plantaris):病灶侷限在手足者。
5.      指甲病變:指甲上常見有點狀凹洞、鮭魚色斑、指甲增厚、甲床剝離等。
6.      關節病變 =乾癬性關節炎:關節也常被侵犯,導致變形或疼痛,早期病變時X光沒有明顯異常,需要照關節軟組織超音波。
膿皰性乾癬則較為少見,更嚴重者如紅皮症會呈現全身性的紅腫脫皮。大體而言,病人健康情形良好,少有內部器官的病變。皮膚科醫師經由觀察病灶的變化即可診斷,目前並沒有特殊抽血檢驗可以用來診斷此病,但難分辨者可考慮做皮膚切片檢查。
乾癬的病人有較高的機率合併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,也就是三高:高血壓、高血脂等,要注意心血管性疾病,心理、情緒、社交也會因為此疾病而受到影響,進而影響到生活品質。

乾癬的治療:
醫師會針對其病情、個體的健康狀況、生活形態等,採用適當的治療方式,達到改善病灶,減輕病人的不適,平常門診會定期評估乾癬的體表面積(BSA, Body surface area)、生活品質(QOL, Quality of life)。如有合併關節病變或嚴重指甲病變,則外用藥膏不足以抑制病灶。

常用的治療方式包含以下幾種:(可單獨或合併使用)
1.      外用藥物:保濕劑、止癢藥膏,類固醇藥膏、維他命D藥膏、水楊酸、焦油等
2.      口服藥物:止癢藥物、消炎止痛藥、免疫風濕類藥物,可抑制表皮增生的免疫調節藥物、維生素A酸衍生物等。
3.      照光療法:包括紫外線A光,紫外線B光、準分子雷射等。
4.      生物製劑: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,需做風險評估管理,健保申請須符合條件,依照其藥物的作用機轉和注射間隔有所不同,遵照醫師指示使用。

乾癬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:
下列情況常會導致乾癬惡化,病患應盡量避免:
1.      皮膚傷害:如抓癢、擦傷、曬傷、割傷等,受傷處會容易長新的乾癬病灶,又稱為寇勃納現象(Koebner phenomenon)
2.      皮膚乾燥:不適當的衣服材質、鞋子反覆磨擦,過度清潔而刺激皮膚。
3.      感染:鏈球菌咽喉炎感染。
4.      藥物:鋰鹽、propranolol(血壓藥)等。
5.      不當生活起居:飲酒、抽菸、情緒壓力、肥胖等。

雖然目前並沒有治癒乾癬的特效藥,但乾癬病友應對此疾病有正確的認識,面對它、接受它,並配合醫師規則接受治療,穩定控制病情,相信乾癬病友們仍可以有正常愉快的生活。

乾癬性頭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