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

戴口罩、洗手頻率增加,如何不傷膚?皮膚科醫師教你對策 (文章刊登於50+)


文章刊登於50+好好 2020-02-17
文/吳同凰 主圖來源/Shutterstock 內文圖片提供/疾管署

50+好好(Fifty Plus) ~50歲後還不錯!用新的方法,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,遠見雜誌


武漢肺炎(COVID-19)疫情持續升溫,大家普遍已有正確的防疫知識: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。只是,當洗手頻率增加,無論是用肥皂、洗手乳,或用噴酒精、乾洗手取代時,也確實增加了對皮膚的化學刺激。如何保護自己不傷皮膚?

前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、現任京硯診所皮膚科副院長的胡怡萱,說明了戴口罩、勤洗手可能引發的皮膚症狀,並針對臉部及手部分享防護措施。

風險不高的區域,適時讓臉部透氣
胡怡萱表示,防疫期間口罩悶住呼吸而產生的濕氣及熱氣,會停留在覆蓋的臉部,如果本身有痘痘問題,嘴周及兩頰就容易冒痘和粉刺。

另外,因為皮膚過於悶熱、潮濕,會導致臉部水分和油脂分泌失衡,進而產生出油、滋生細菌的情形,也都會加重脂漏性皮膚炎(濕疹性皮膚疾病,臉上易見脫皮、紅疹或膿皰冒出)、異位性皮膚炎(過敏性皮膚疾病,容易紅腫發癢,抓破導致傷口)、酒糟性皮膚炎(眼周、鼻頭或臉部出現典型玫瑰色泛紅,容易灼熱發痛)等病情。

想要減緩上述皮膚疾病惡化,除了按照醫生指示擦藥,適時讓臉部透氣也很重要。胡怡萱指出,「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的案例,如果不是進出醫院,或是通風不良、人群擁擠的密閉空間等高風險區域,加上本身也沒有慢性疾病及呼吸道症狀時,是可以不用戴口罩的。」

如果對於完全不戴口罩感到不放心,她建議在風險不高的地方,可以改用布口罩替代,尤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曲線造型、貼合臉型的布口罩,能做到基本的防飛沫。

有些人則是採取在內層墊一層面紙、薄棉布、沾溼的薄紗布等,減少醫用口罩的摺痕摩擦面部所帶來的不適。她強調,在不影響臉部密合度的前提下,可以盡量嘗試,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,記得勤洗滌和更換就好。

戴口罩又需化妝時,如何保護皮膚?
「如果可以,不化妝當然最好。」只是有化妝習慣,或是工作關係需要化妝的讀者,該怎麼辦?胡怡萱提出幾個解法:

1. 覆蓋範圍不上妝
戴口罩的區域不化妝,能降低口罩耗損率,以免唇彩或腮紅等化妝品沾黏到口罩,進而減少內層的防護效果。至於口罩未遮蓋的範圍,則可依個人習慣畫眉毛或眼妝,讓眼睛看起來有精神。

2. 畫簡單的淡妝
濃妝再加上口罩是大忌!容易導致肌膚悶出油,化身痘痘的溫床。假如需要上底妝,記得選擇質地不會太油的粉底液,例如以清透的粉餅及蜜粉,取代含油量較高的粉霜。

3. 落實臉部清潔
除了確實卸妝,每天可以搭配洗面乳清洗臉部12次。如果外出返家後,沒有要再出門,就建議先洗臉,不用等到晚上洗澡才一次洗,一天也不需要清洗太頻繁。

手洗到脫皮、乾裂?洗後護手是關鍵
在疾管署的宣導下,大家都知道勤洗手的重要性,舉凡吃東西前、上廁所後、看病後等時機,都需要清潔手部,尤其要特別清洗指頭、指縫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。

然而,隨著清洗的步驟愈仔細、次數愈多,手部肌膚就會變得愈脆弱。胡怡萱強調,不要為了防止雙手愈洗愈乾,就洗得不確實,這樣反而本末倒置。應該是挑選合適的清潔產品,降低對肌膚的刺激,並且在洗完手後記得護手,以兼顧防疫和保護肌膚的訴求。

以肥皂為例,市售肥皂有很多種,挑選可以用來洗澡或洗手的肥皂,才不會對手部肌膚造成負擔。她特別提醒,「千萬別使用水晶肥皂,它背後都寫明用途是洗滌衣物、棉織品,用來洗手的話,清潔力會太強。」

另外,因疫情大賣的消毒用酒精、乾洗手,也是許多人愛用的手部清潔產品。不過酒精揮發會帶走手的水分,容易導致手乾燥、脫皮。因此,不管是濕洗手或乾洗手,她都建議在洗手之後,使用護手產品,或是選擇含有護手成分的洗手乳,來維持手部皮脂平衡,避免角質層受損。

至於護手產品如何挑選?她分享可以挑選包裝英文為「cream」的護手霜,質地會比水狀的來得油,相對保濕及修護效果也比較好。但切忌挑選含香料、或是帶有美白、去角質等多功能的護手霜,對肌膚造成額外刺激。

打掃洗碗都很傷手,護手霜及手套不可少
除了戴口罩、勤洗手,胡怡萱還觀察到50後的族群,特別容易有手部皮膚問題,原因就在於武漢疫情提高了環境清潔的意識,尤其是家庭主婦,肩負一家人環境健康的使命,接觸清潔用品的機率也會隨著打掃的次數增加。

她進一步補充,洗衣精、洗碗精、清潔劑等清潔力較高的產品,使用過程會把手部的油脂帶走,導致手的防護力下降,引起手部乾澀、刺痛。因此,戴手套做家事很重要!「很多媽媽覺得只是洗個小東西,或是稍微碰一下水,就懶得戴手套,但這樣雙手反覆乾了又濕,反而會破壞角質層。」

假如是對家庭用橡膠手套過敏,她則建議可以更換不同材質的手套,或是在手套裡加戴棉布或手扒雞材質的手套,避免肌膚直接接觸到橡膠。另外,手套使用後也要記得清洗及消毒。

環境清潔後的護手同樣重要,她指出,萬一皮膚已經起紅疹、有傷口,再擦一般保養品會刺痛,此時應該改擦凡士林,或是傷口專用的藥膏。而且不管是針對臉部或手部,藥膏依醫生指示一天擦12次即可,擦完還要等1530分鐘,肌膚吸收後再戴口罩或手套。不用因為口罩摩擦或洗手,就反覆補擦藥,這樣反而會造成皮膚變薄、血管擴張等副作用。

最後,她特別提醒讀者,「當皮膚出現小問題時,就要有警覺心,趕緊先做防護及治療,才不會在防疫與防止膚況惡化之間,陷入兩難。」

完整原文連結:
https://50plus.cwgv.com.tw/articles/17206?fbclid=IwAR3a-iXwN8HnCR26ync4mgB67FlK091kH-VzqKAf2ikAQbgouvmQGNSq_Bk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