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刊登於
自由時報 2020-03-20
最近因為COVID-19(武漢肺炎)疫情膠著,許多民眾減少外出行程,為了排解心情或者打發時間,改為勤做居家身體保養,日前連續有兩位年輕病人先後來皮膚科求診,原來是使用足膜不當,晚上洗澡後,沒有注意到足膜的建議使用時間,敷上足膜就睡著了,隔天早上起床才發現大事不妙,整個足背肌膚灼傷,又刺痛又搔癢,像螞蟻在咬,足背皮膚呈現紅腫破皮,非常不舒服。
須注意使用時間
不能過長
一般市售足膜的成份,大多包含有去角質功效的水楊酸、果酸、乳酸或酵素等成份,以塑膠足套包覆,在足套覆蓋之下,可以增加這些成份的滲透力,進而達到較強的去角質功效。因此,在使用這類產品的時候,須注意使用時間不能過長,如果本身腳部有破皮、發炎、或是感覺神經比較遲鈍(例如:糖尿病患者),都不適合使用足膜。
如果皮膚比較薄或是敏感肌,建議可先取少量液體塗抹在腳部皮膚做測試,或是只把足膜覆蓋在腳底,盡量不要敷到腳背的皮膚。
其實腳部要承擔身體的重力,以及平時行走的摩擦,產生較厚角質層,實屬正常生理現象,但如果常穿高跟鞋,或鞋子不合腳、鞋子材質較硬、鞋底沒有緩衝軟墊或氣墊時,則會造成受壓處反覆摩擦,產生厚繭或雞眼,導致行走時腳部疼痛難耐,此時這類不正常增厚的角質層,就有必要去除。
呼籲民眾在使用足膜後,皮膚角質層漸漸剝落,最好使用小剪刀將死皮剪掉,不要用撕拉的方式除去死皮,在角質層完整剝落之後,皮膚較為細嫩,記得不要馬上穿新鞋走路,不然腳部容易起水泡。
切記保養前務必了解每個產品的使用方式,否則做錯一步,反而造成肌膚更多的傷害。
自由時報電子報 新聞連結: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