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身初心者心得分享~一起變健康吧!

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,是描述台灣的民眾從學生時期開始,學校所安排的體育課就非常不足,出了社會忙於工作或步入家庭,也沒有空運動,直到年紀增長,覺得這裡痠那裡痛,才驚覺身體機能下降,趕緊跑去運動時,又很容易產生運動傷害,因此還是無法持續運動

 

看到這裡會不會心有戚戚焉?我原本也完全跟上述的一樣,說來慚愧,高中畢業之後就沒有規律運動,在馬偕紀念醫院當主治醫師的時候懷第二胎,身體的狀態比第一胎差很多,產後容易這裡痠、那裡痛,去做spa按摩放鬆也只能暫時舒緩個幾天,我就想說,該是正視自己身體健康的時候了。

 

一開始,我有關注運動與營養相關的Youtuber,並流覽一些網路文章,當然,盡量要找專業人士寫的(像是營養師、有運動醫學背景的人、復健科醫師等等),如果是一般媒體整裡後的資料則須查證,簡單的說,有動比沒動好,先動起來最重要!有正確的運動和訓練則可以更加促進健康,在公園甩手是活動不算是運動喔!WHO2020的最新guidelines指出,18~64歲的成年人,一週要中強度的有氧運動150~300分鐘,或是高強度的有氧運動75~150分鐘,以及一週兩次的阻力(肌力)訓練,參考資料附在下方,有興趣可以直接搜尋原文。

References:

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. Bull FC, et al. Br J Sports Med 2020;54:1451–1462. doi:10.1136/bjsports-2020-102955

 

我從2020年年中重拾運動,一開始是報名國民運動中心的團體課程,想說先試試水溫,結果第一次上完課,發現自己體力居然比我年長的同學還差!不過當後來加入了健身房的教練課,肌力與耐力增加,新手蜜月期進步幅度大,對比在運動中心的課程表現,真的進步很多。

 

生活中的變化,就是抱小孩可以抱更久(媽媽界指標),抬嬰兒車上階梯變輕鬆,10多公斤的兒子可以抱著玩飛高高,將近20公斤的女兒可以背著在家裡走一圈,上班比較不會肩頸痠痛,Spa館很久沒去報到了。


體態的變化還不太明顯,真的不用怕練太壯,因為要練壯是很花時間和心力的,不過目前腰圍有少3公分,體脂也有些微下降,偶爾吃大餐不用怕體重馬上飆高。

 



我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,原來舉重用的空槓就有20公斤!女用槓或練習槓也有個10~15公斤,伏地挺身目前還有個斜度,照片中藍色的管子有8kg,負重弓步蹲全身的肌肉都要參與,期待自己越來越進步喔。


以下提供給大家幾個重拾運動的小撇步:

1.      找幾個自己的role model,現在網路資訊非常發達,可以追電視明星,也可以追國內外YoutuberIG網紅,或是身邊正好有認識的厲害朋友也很棒,設定自己想要的目標,可以是體態(例如:三圍)、體脂率,或是完成一件以前無法做到的運動。

2.      運動的地方越方便越好,最好在家附近或是上班的附近,減低出門運動的閾(ㄩˋ)值,如果有家人或朋友可以一起運動更好。

3.      長期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重拾運動,最好先找專業教練帶(不單指健身教練,像是游泳、跆拳道,很多運動都需要專業的教練),教練的資質需要篩選,在沒有肌力與心肺基礎的時候,自行跟著影片做運動、甚至做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, Tabata),產生運動傷害的風險很高。 


像我N年沒有認真運動的人都可以做到了,希望大家也能藉由我這篇文章重拾動力,一起變健康吧!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