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

正確護膚步驟讓肌膚年輕10年!皮膚科醫生:針對膚質、年齡選護膚品!防曬和保濕最重要


文章刊登於sundaymore 2020/2/12
新傳媒New Media Group - Sunday More https://www.sundaymore.com/
撰文:皮膚科醫生胡怡萱、Cyan|編輯:Cyan|圖片來源:各品牌官網、Instagram

正確護膚步驟讓肌膚年輕10年,為了讓皮膚保持最佳狀態,真的不可以偷懶呢!不過膚質又細分敏感肌、乾燥肌、油性肌、混合性肌等,每個人的膚質和年紀都不一樣,到底態該怎樣挑選護膚品?以下就有皮膚科醫生胡怡萱的建議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!

皮膚科醫生:按膚質選擇產品 越油越厚重放越後

皮膚科醫生建議護膚步驟:
卸妝(看有無化妝)潔面(爽膚水/化妝水)(精華液)乳液/乳霜

*括號內的步驟可根據個人喜好加減
*保養品中越油越厚重的產品,順序放越後面
*依臉部膚質或功效選擇產品

不同膚質護膚步驟和注意事項

~敏感肌護膚步驟~
要避免含香料、色素、不必要的防腐劑、刺激性成份,不要去角質

1.      選擇無添加的保養品。
2.      保養品後方的成分表,成分種類不要太多。
3.      保養品精簡化,全臉一次使用1~2種產品即可。
4.      可以先索取試用包,在臉頰外側試擦1-2周,確定不會過敏再使用。

~乾燥肌護膚步驟~
乾燥肌的護膚重點是要「保濕」,但謹記同時要兼顧補水和鎖水。

錯誤方式
只鎖水不補水:在很乾燥的狀態下直接補油/凡士林類產品,皮膚還是沒有水分。
只補水不鎖水:舉例,噴完保濕噴霧沒有上其他鎖水產品,水分一下就揮發了,而且還帶走肌膚原本的水分。

~油性肌護膚步驟~
洗臉、補水、控油、抑制痘痘是油性肌的護膚重點。

1.      大部分的人一天使用1~2次洗面乳即可,其他時間出油可以用清水洗臉,不可洗到臉頰乾燥脫皮,反而會使肌膚更容易出油長痘痘。
2.      使用清爽的補水產品,因臉部會自然出油,通常不用再另加油類或鎖水類的產品。
3.      控痘產品很多會含有酸類(例如果酸、水楊酸)成份,要記得不可塗抹過多,如果有用痘痘藥膏,也要記得跟醫師討論,是否會和保養品有衝突,或造成藥膏效果過強。

~混合肌護膚步驟~
最好要分區保養,不要一款護膚產品用到底。在T字會出油的地方使用清爽的保養品,兩頰乾燥處則使用滋潤的產品。

不同年齡層護膚重點

青春期-30歲:控油、去痘
30-40歲:保濕、美白
40歲以上:保濕、美白、抗皺、抗氧化、去斑
全年齡:防曬、保濕

*醫生小提醒:用年齡來分是給大家一個參考的方向,還是要看個人膚況來選擇保養品。皮膚乾燥的人比較容易生細紋,因此要記得要做好保濕並且提早開始對抗細紋喔。

6大護膚Q&A|皮膚科醫生:膚質會改變要留意!保養最重要做好防曬

1.膚質會改變 要留意
皮膚科醫生胡怡萱來看皮膚科的病人常會問:「醫生,我這罐保養品已經用N年都沒有事了,一定不是保養品的問題!」胡怡萱醫生說保養品(如果沒有改版)不會變,可是臉部的膚況會變!所以我們仍需要隨時了解自己的肌膚,選擇合適的產品。

2.護膚保養最重要是防曬
胡怡萱醫生指還有另一個重點,就是不管幾歲都要做好防曬,紫外線會曬黑、曬出斑點,也會容易讓肌膚產生老化的現象喔。

3.洗完臉用護膚品效果最好
基本上洗完臉之後是臉部水份最充足的狀態,因此輕拍乾臉後,保養品依序上完效果最好。皮膚的吸水力也有限,不需整臉還濕答答的時候就上保養品。舉一個過度潮濕的反例:台灣、香港地區氣候溫暖潮濕,很常見腳趾縫因為潮濕而感染黴菌(足癬)

4.補濕面霜要薄塗還是厚塗?
是否可厚擦是依照個人乾燥程度而定。像是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,我們會建議患者身體和面部乳液要勤擦(一天2~3)、厚擦。但一般人肌膚適量即可。

5.美肌油或護膚油適合你嗎?
保養肌膚的重點是油水平衡,因此補油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補水。乾性肌因皮膚本身出油下降,可以適量補充油。油性肌因皮膚本身出油旺盛,不太需要另外加油,有些痘痘肌的病人還會因為使用髮油,而在兩頰外側頭髮接觸到的地方狂冒痘!

6.面膜和去角質請問一星期用幾次比較好呢?不同膚質有分別嗎?
敏感肌不太適合使用一般市售面膜,也不適合去角質;有在使用酸類保養品或藥品的人(A酸、杜鵑花酸、水楊酸、杏仁酸等等),也不需要去角質。基本上臉部的角質層不厚,不太需要去角質,頂多1-2周一次即可,過度去角質會容易導致敏感肌;手肘、膝蓋、足跟等關節彎曲處,可以適當去角質。

敷面膜時,以面膜封住的狀態,會讓面膜內的成份較容易滲入肌膚,因此要慎選成份,一周大約1-2次即可,依照面膜上建議的使用時間,不可過久,避免在水份揮發時同時帶走肌膚上的水份,而且面膜上的水份揮發時,產品的濃度會提高,比較容易有刺激性皮膚炎的狀況發生。敷面膜(指一般的片狀面膜)大多是補水,補完水份之後,乾性肌膚還要上面霜或其他有鎖水成份的產品。

怎樣挑選護膚品?
胡怡萱醫生列出不同功效的護膚品成份讓大家參考,在購買護膚品時可以細看成份表有沒有以下的成份再購入!

~保濕成份~
蜂蜜、尿素(urea)、玻尿酸、甘油(glycerin)、膠質(凝膠類)、丙二醇(Propylene glycol)、乳酸鈉(sodium lactate),以及其他成份等等。

~鎖水成份~
凡士林(petrolatum)、礦物油(mineral oil)、羊毛脂(lanolin)、角鯊烯(squalene)silicone類、蠟(wax,例如蜂蠟、植物蠟等等)、脂肪醇(fatty alcohols)、脂肪酸(fatty acids)等等

胡怡萱醫生指出保濕成份除了上述列出之外,非常繁多,一個保濕產品通常是綜合多種成份之後的調配,不能看單一成份來排除整個產品。油性肌的人士可以「避開」有過多鎖水成份的產品,而乾性肌則須選擇「含有」鎖水成份的產品。

~痘痘肌~
痘痘肌常需要抗發炎成份的產品:Aloe vera 蘆薈、CaffeineCucumber 小黃瓜、Green tea 綠茶、Chamomile 洋甘菊、Licorice extract 甘草萃取、Salicylic acid 水楊酸、Zinc 鋅、Hamamelis (witch hazel) 金縷梅
酸類產品代謝角質、代謝粉刺:水楊酸、杏仁酸、果酸、杜鵑花酸、A
控油:選擇含有可吸油的Polymers聚合物微粒

~美白、去斑~
Arbutin 熊果素、Hydroxy acids羥基酸(果酸等等)Kojic acid 麴酸、Licorice extract 甘草萃取、Mulberry extract 桑葚萃取、Niacinamide 菸鹼醯胺、Pycnogenol 碧蘿芷、Resorcinol 間苯二酚、Retinol A醇、Soy extract黃豆萃取、Vitamin C (ascorbic acid) 維他命C

台灣的衛服部有公告13種有效的美白成份,只有含這13種成份才可聲稱,有美白功效,有些是藥品有些是保養品;大家如有疑問也可先諮詢醫生的意見。

~抗皺去紋~
抗皺去紋通常需要多管齊下保濕抗氧化抗發炎等等。

抗氧化成分vitamins Cvitamins Eubiquinone (coenzyme Q)Genestein (屬於異黃酮類成份)Soy extract黃豆萃取、碧蘿芷pycnogenol
抗皺Tretinoin A酸、Vti B3: NiacinamideproVit B5: PanthenolEGF生長因子、stem cells幹細胞、PRP(platelet-rich plasma自體血小板增生療法):風險和效果需審慎評估

原文連結:

洗手完馬上再噴酒精能徹底消毒?皮膚科醫師破解酒精迷思,這樣做不傷手


文章刊登於 華人健康網,LINE TODAY 2020/2/25
記者洪毓琪/台北報導

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,隨著國內確診案例不斷傳出,民眾無不嚴陣以待、加強個人清潔衛生,就怕不慎讓病毒上身!因此有不少人會選擇在洗手完後馬上噴濃度75%的酒精,或反過來先用酒精消毒再洗手,期望能藉此徹底消毒,達到雙重的保障效果。但真的有這樣的必要嗎?就讓我們請專業皮膚科醫師來幫大家解答!

酒精消毒用對了嗎?皮膚科醫師提醒:3注意事項用錯效果大打折扣

胡怡萱皮膚科醫師表示,在討論想要防範病毒上身,洗手完究竟需不需要再噴酒精,或是先用酒精消毒再洗手前,必須要先來跟大家釐清,多數人對於酒精的錯誤迷思與認知!胡怡萱醫師強調,雖然酒精確實有一定的消毒、殺菌作用,但如果民眾在使用沒有留意以下事項恐適得其反,甚至有讓防疫破功的疑慮。

注意事項1/酒精不能取代洗手:

酒精不能完全取代洗手動作!事實上,當手上有明顯髒污、黏膩感或不慎沾染上泥土、灰塵等大顆粒髒污,還是建議以流動清水洗手祛除污物為佳。酒精、乾洗手等成分仍應做為沒有肥皂(洗手乳)及清水可清洗手部情況下,暫時的折衷清潔方式。

注意事項2/濃度不對、用量太少:

酒精之所以能達到消毒作用,是因為75%濃度的酒精能穿透病菌,引起蛋白質變性、降解,導致病毒、細菌死亡,故酒精濃度並非越高越好。加上酒精具有容易揮發、喪失的特性,如果民眾酒精濃度挑選錯誤、用量太少、只是噴個一兩下,沒有完整沾附於雙手各處,消毒效果也將大打折扣。

注意事項3/噴灑後未充分搓揉:

使用酒精消毒時,不只要選對濃度、確保用量足夠外,民眾也要記得噴灑後應適度模擬洗手動作,除了手心、手背外,指尖、指縫、虎口、腕部等部位都要徹底搓洗,直到酒精揮發為止,才能真正達到消毒目的。

防疫別矯枉過正 過度使用酒精,小心接觸性皮膚炎找上門

除了了解如何正確使用酒精外,相信大家一定會想會問,洗手完再噴酒精,抑或是先用酒精消毒再洗手的動作,能否讓消毒效果更上層樓呢?胡怡萱醫師解釋,在站皮膚科醫師角度來看,上述的行為有點矯枉過正了。正如上述提到的,酒精只是無法洗手時,暫時性的折衷清潔方式,並不能完全取代洗手動作。

再加上,酒精對於肌膚有一定的刺激性,若過度接觸、頻繁使用,容易在酒精揮發的同時,帶走皮膚角質層上的水分,讓皮膚乾癢、緊繃、脫屑,以及過敏、濕疹、富貴手等接觸性皮膚炎問題找上門。且一旦情況嚴重,指縫、指節處出現傷口,更會使細菌感染的風險因此增加,不可不慎。

所以,胡怡萱醫師強調,民眾想要遠離病菌威脅,只要學會正確洗手即可!也就是在有流動清水、肥皂(洗手乳)的情況下,落實「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5洗手步驟」,並在清洗時按照「內、外、夾、弓、大、立、腕」口訣,確實搓揉手掌、手背、指縫、指背與指節、大拇指及虎口、指尖、手腕,最後用乾淨紙巾將雙手擦乾,就是相當完整的手部清潔方式。

手部已經脫皮、紅癢怎麼辦?皮膚科醫師傳授保養秘訣

但如果手部已經不小心出現脫皮、紅癢困擾,該怎麼辦呢?針對這樣的問題,胡怡萱醫師建議,民眾不妨可於洗手後適度塗抹護手霜/乳,來幫助肌膚留住水分、維持手部皮脂平衡,避免角質層受損。

至於護手產品該如何挑選?胡怡萱醫師分享,挑選霜狀質地的護手產品,相對於乳狀、凝露狀者保濕及修復效果較佳。尤其應避開含有香料、香精,或標榜有美白、去角質成分的產品,選擇添加物較少者,更能降低對肌膚的額外刺激,發揮真正的保濕效果。

如果想要加強修復,睡前在雙手塗抹厚厚一層護手霜/乳,再戴上透氣性高的純棉手套,也是有助肌膚快速修復的好方法。不過,若手部紅癢、疼痛、乾燥問題遲遲未見改善,則建議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協助找出原因,加以治療較有保障。

【皮膚科醫師小叮嚀】:

最後胡怡萱醫師也提醒,非常時期想要有效遠離病菌威脅,除了學會正確洗手外,更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實還有許多物品,譬如,我們每天頻繁接觸的手機、平板、耳機和手錶,都是容易沾附、藏有病菌的物品之一。

因此,不想讓它們成為防疫死角,民眾應該適時以75%濃度的酒精擦拭、清潔上述物品為佳。另外,頭髮其實也是容易沾染上病菌的部位,所以其強調,民眾養成未洗手前不摸眼鼻口的習慣,更是避免防疫破功的關鍵!

原文連結:

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

戴口罩、洗手頻率增加,如何不傷膚?皮膚科醫師教你對策 (文章刊登於50+)


文章刊登於50+好好 2020-02-17
文/吳同凰 主圖來源/Shutterstock 內文圖片提供/疾管署

50+好好(Fifty Plus) ~50歲後還不錯!用新的方法,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,遠見雜誌


武漢肺炎(COVID-19)疫情持續升溫,大家普遍已有正確的防疫知識: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。只是,當洗手頻率增加,無論是用肥皂、洗手乳,或用噴酒精、乾洗手取代時,也確實增加了對皮膚的化學刺激。如何保護自己不傷皮膚?

前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、現任京硯診所皮膚科副院長的胡怡萱,說明了戴口罩、勤洗手可能引發的皮膚症狀,並針對臉部及手部分享防護措施。

風險不高的區域,適時讓臉部透氣
胡怡萱表示,防疫期間口罩悶住呼吸而產生的濕氣及熱氣,會停留在覆蓋的臉部,如果本身有痘痘問題,嘴周及兩頰就容易冒痘和粉刺。

另外,因為皮膚過於悶熱、潮濕,會導致臉部水分和油脂分泌失衡,進而產生出油、滋生細菌的情形,也都會加重脂漏性皮膚炎(濕疹性皮膚疾病,臉上易見脫皮、紅疹或膿皰冒出)、異位性皮膚炎(過敏性皮膚疾病,容易紅腫發癢,抓破導致傷口)、酒糟性皮膚炎(眼周、鼻頭或臉部出現典型玫瑰色泛紅,容易灼熱發痛)等病情。

想要減緩上述皮膚疾病惡化,除了按照醫生指示擦藥,適時讓臉部透氣也很重要。胡怡萱指出,「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的案例,如果不是進出醫院,或是通風不良、人群擁擠的密閉空間等高風險區域,加上本身也沒有慢性疾病及呼吸道症狀時,是可以不用戴口罩的。」

如果對於完全不戴口罩感到不放心,她建議在風險不高的地方,可以改用布口罩替代,尤其現在市面上有許多曲線造型、貼合臉型的布口罩,能做到基本的防飛沫。

有些人則是採取在內層墊一層面紙、薄棉布、沾溼的薄紗布等,減少醫用口罩的摺痕摩擦面部所帶來的不適。她強調,在不影響臉部密合度的前提下,可以盡量嘗試,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,記得勤洗滌和更換就好。

戴口罩又需化妝時,如何保護皮膚?
「如果可以,不化妝當然最好。」只是有化妝習慣,或是工作關係需要化妝的讀者,該怎麼辦?胡怡萱提出幾個解法:

1. 覆蓋範圍不上妝
戴口罩的區域不化妝,能降低口罩耗損率,以免唇彩或腮紅等化妝品沾黏到口罩,進而減少內層的防護效果。至於口罩未遮蓋的範圍,則可依個人習慣畫眉毛或眼妝,讓眼睛看起來有精神。

2. 畫簡單的淡妝
濃妝再加上口罩是大忌!容易導致肌膚悶出油,化身痘痘的溫床。假如需要上底妝,記得選擇質地不會太油的粉底液,例如以清透的粉餅及蜜粉,取代含油量較高的粉霜。

3. 落實臉部清潔
除了確實卸妝,每天可以搭配洗面乳清洗臉部12次。如果外出返家後,沒有要再出門,就建議先洗臉,不用等到晚上洗澡才一次洗,一天也不需要清洗太頻繁。

手洗到脫皮、乾裂?洗後護手是關鍵
在疾管署的宣導下,大家都知道勤洗手的重要性,舉凡吃東西前、上廁所後、看病後等時機,都需要清潔手部,尤其要特別清洗指頭、指縫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。

然而,隨著清洗的步驟愈仔細、次數愈多,手部肌膚就會變得愈脆弱。胡怡萱強調,不要為了防止雙手愈洗愈乾,就洗得不確實,這樣反而本末倒置。應該是挑選合適的清潔產品,降低對肌膚的刺激,並且在洗完手後記得護手,以兼顧防疫和保護肌膚的訴求。

以肥皂為例,市售肥皂有很多種,挑選可以用來洗澡或洗手的肥皂,才不會對手部肌膚造成負擔。她特別提醒,「千萬別使用水晶肥皂,它背後都寫明用途是洗滌衣物、棉織品,用來洗手的話,清潔力會太強。」

另外,因疫情大賣的消毒用酒精、乾洗手,也是許多人愛用的手部清潔產品。不過酒精揮發會帶走手的水分,容易導致手乾燥、脫皮。因此,不管是濕洗手或乾洗手,她都建議在洗手之後,使用護手產品,或是選擇含有護手成分的洗手乳,來維持手部皮脂平衡,避免角質層受損。

至於護手產品如何挑選?她分享可以挑選包裝英文為「cream」的護手霜,質地會比水狀的來得油,相對保濕及修護效果也比較好。但切忌挑選含香料、或是帶有美白、去角質等多功能的護手霜,對肌膚造成額外刺激。

打掃洗碗都很傷手,護手霜及手套不可少
除了戴口罩、勤洗手,胡怡萱還觀察到50後的族群,特別容易有手部皮膚問題,原因就在於武漢疫情提高了環境清潔的意識,尤其是家庭主婦,肩負一家人環境健康的使命,接觸清潔用品的機率也會隨著打掃的次數增加。

她進一步補充,洗衣精、洗碗精、清潔劑等清潔力較高的產品,使用過程會把手部的油脂帶走,導致手的防護力下降,引起手部乾澀、刺痛。因此,戴手套做家事很重要!「很多媽媽覺得只是洗個小東西,或是稍微碰一下水,就懶得戴手套,但這樣雙手反覆乾了又濕,反而會破壞角質層。」

假如是對家庭用橡膠手套過敏,她則建議可以更換不同材質的手套,或是在手套裡加戴棉布或手扒雞材質的手套,避免肌膚直接接觸到橡膠。另外,手套使用後也要記得清洗及消毒。

環境清潔後的護手同樣重要,她指出,萬一皮膚已經起紅疹、有傷口,再擦一般保養品會刺痛,此時應該改擦凡士林,或是傷口專用的藥膏。而且不管是針對臉部或手部,藥膏依醫生指示一天擦12次即可,擦完還要等1530分鐘,肌膚吸收後再戴口罩或手套。不用因為口罩摩擦或洗手,就反覆補擦藥,這樣反而會造成皮膚變薄、血管擴張等副作用。

最後,她特別提醒讀者,「當皮膚出現小問題時,就要有警覺心,趕緊先做防護及治療,才不會在防疫與防止膚況惡化之間,陷入兩難。」

完整原文連結:
https://50plus.cwgv.com.tw/articles/17206?fbclid=IwAR3a-iXwN8HnCR26ync4mgB67FlK091kH-VzqKAf2ikAQbgouvmQGNSq_B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