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

皮專考生必背口訣:後天性魚鱗癬 (acquired ichthyosis)


新版的皮膚科教科書真的多了很多內容,有空來做點小整理好了!

以下是後天性魚鱗癬的幾種可能因素:

1.      Malignancies: Hodgkin disease, non-Hodgkin lymphomas, mycosis fungoides
2.      Drugs: cholesterol lowering agents (nicotinic acid, triparanol), cimetidine, clofazimine, hydroxyurea
3.     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
4.      Malnutrition
5.      Sarcoidosis
6.      Infection: HIV, HTLV-I/II, other infection
7.      Autoimmune conditions: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, dermatomyositis,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, and eosinophilic fasciitis
8.      Graft-versus-host disease
9.      Kava dermopathy (made from the root of a pepper plant)


From Fitzpatrick’s Chapter 47 :The Ichthyoses

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滿身小粉瘤,可能是這個疾病... 多發性皮脂囊腫(Steatocystoma multiplex)


多發性皮脂囊腫(Steatocystoma multiplex)

這個疾病是從毛囊與皮脂腺單位(pilosebaceous unit)而來的良性病變,患者身上會出現非常多顆的囊腫,此疾病如果有合併發炎的話,要小心化膿、形成廔管,或之後變成不好看的疤痕組織。

只有長一顆的時候:單發性皮脂腺囊腫(steatocystoma simplex)
發炎型Steatocystoma multiplex suppurativa
好發部位:軀幹、手臂、腋下、臉、腿、頭皮。
常見年紀:青少年到成年,平均26歲左右被診斷。

如何診斷:臨床診斷,或選取局部切片做病理檢查。

相關疾病:可能是偶發的,或跟顯性基因突變遺傳有關聯(keratin 17 gene mutation),或是一些罕見疾病,如:阿拉吉歐症候群(Alagille syndrome)、先天性厚甲症第二型(pachyonychia congenita type II)

治療有哪些:
1.      切除:對於只有少數一兩顆的病灶,可以直接手術切除。
2.      改良型外科方法:用外科方式先把囊腫開小洞,再把囊腫的壁夾取出來,但費時費工。
3.      冷凍治療:容易留下色素沉澱。
4.      自費療法:二氧化碳雷射,口服A酸。
5.      發炎型病灶治療:局部注射類固醇、口服抗生素。

上圖是病人的額頭有許多病灶,正在接受二氧化碳雷射打洞。
可看到右邊已打洞的地方,可以擠出分泌物。
上圖是把囊腫內的分泌物擠出來,可看見黃色油脂狀分泌物,還有細毛。

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

像是灑胡椒粉的痣,胡椒粉的大小很重要─ 斑痣 Nevus spilus




斑痣的名稱由來spilus是從希臘文的spilos而來,意思是點/斑點。
同義詞speckled lentiginous nevus, zosteriform lentiginous nevus

斑痣屬於是先天性黑色素細胞痣(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s)的一種,在出生或嬰兒時期會長出來,通常外觀分為兩個成份,底部背景色是淺咖啡色斑塊,類似咖啡牛奶斑(café-au-lait spot),斑塊上面好像灑芝麻粒一樣,會有多顆深咖啡到黑色的小痣,此種痣變成惡性黑色素細胞癌的機會不高,但是仍要小心!

盛行率:大概1%~2%
大小1~10公分不等。
部位:軀幹或四肢都可以,有些會沿著體節(segmental)分佈,偶可在眼皮或口腔內發現。
病理表現局部有痣的組成,背景基底有黑色素細胞增生。
皮膚鏡表現:上方的小痣可以呈現網狀或球狀分佈,背景的淺咖啡色則是主要為網狀分佈,也可以有比較綜合性的呈現,要小心觀察是否有黑色素細胞癌的特徵。

病因:
此痣區域的黑色素細胞有較高的感受性,容易形成新的黑色素相關腫瘤,有研究發現可能合併HRASNRAS的突變,這兩個都跟致癌基因的途徑有相關。

斑痣需要注意的事項:
斑痣上的小黑痣要注意有無變化,如果有變黑、變大、變不規則的現象產生,建議做皮膚切片檢查排除惡性變化。

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

腸病毒快好了,卻冒出這個疾病... 一個乾癬的小故事


有一個眼睛大大、長髮飄逸的年輕女性快步走入診間,她最近皮膚長出了很多新的疹子,所以來皮膚科看診,一問之下,原本她有一點頭皮屑的問題,但上個月被傳染了腸病毒(hand foot mouth disease,又稱為手足口病),腸病毒好了之後,原本身體有腸病毒紅疹的地方,長出了新的疹子,而且頭皮屑也變嚴重,仔細觀察這位小姐的皮疹呈現紅色斑塊,斑塊上有脫屑,因此,她其實是乾癬病灶發作,而她原本的頭皮屑也不是脂漏性皮膚炎,而是較輕微的乾癬病灶。

乾癬的患者如果有遇到皮膚受傷,受傷處會容易長新的乾癬病灶,又稱為寇勃納現象(Koebner phenomenon),像是這位患者是因為其他疾病(腸病毒)導致皮膚受傷,誘發原本的乾癬病灶發作,另稱為Wolf's isotopic response

乾癬的衛教可見這篇:

慢性蕁麻疹的錯誤觀念



蕁麻疹目前我們有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,如果反覆發作6以上就會稱為慢性蕁麻疹。

蕁麻疹的症狀:
1. 皮膚出現膨起搔癢的紅疹(wheals),有點像蚊子包
2. 膨疹可以在一處消失後又在另外一處出現,全身都有可能(疹子會跑來跑去)。
3. 合併有皮膚劃紋症(dermatographism)的表現。
不過,民眾常常有一些錯誤的止癢方法,會造成蕁麻疹更嚴重或更不好控制。

錯誤一:洗很燙的熱水澡。雖然在洗熱水的當下因為熱和燙的感覺取代了癢感,但是在洗澡完後由於溫度升高時,血管擴張,血液中的過敏血球更容易釋放出來,因此會更癢,而且沖熱水澡還會使皮膚乾燥,變成兩種癢加在一起更為難受。

錯誤二:用力抓到破皮。在用力搔抓時是用痛覺來取代癢的感覺,但是搔抓對於皮膚障壁的破壞很大,如果抓到有明顯傷口時,還要小心傷口感染,另外還有看不見的小傷口,導致皮膚的屏障受損,外來過敏物質會更容易進入皮膚裡。

錯誤三:花大錢驗過敏原。在慢性蕁麻疹的病人中,有超過一半的民眾是找不到原因的,因為慢性蕁麻疹和急性蕁麻疹是不同的,慢性蕁麻疹是身體內的過敏反應被過度激活,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產生過敏,此時再驗過敏原,常常是把錢砸到水裡,除非病人自己有觀察到吃了某些食物會影響病情的發作,不然一般慢性蕁麻疹,醫師並不主動建議驗過敏原。

錯誤四:不配合醫囑吃藥。目前慢性蕁麻疹的用藥,是以較不易嗜睡的第二代抗組織胺為主,利用藥物的效果,壓制住體內組織胺的釋放,達到止癢的效果,如果在還沒有痊癒前任意停藥,導致蕁麻疹時好時壞,發作嚴重時反而還得用更強的藥物或類固醇才能壓住病情。

另外,還有少數的慢性蕁麻疹,會與自體免疫疾病慢性發炎有關,有相關病史或家族史的病人,可和醫師討論是否和蕁麻疹相關,如果民眾有慢性蕁麻疹的困擾,記得要規則就診,保持良好的作息,避免壓力太大或睡眠不足,調整生活方式,才可以漸漸改善慢性蕁麻疹。


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脂漏性皮膚炎你應該知道的事


脂漏性皮膚炎衛教指導


脂漏性皮膚炎是指在脂漏性區域反覆發作的皮膚炎。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,好發於一歲以下的嬰幼兒、18-40歲的成年人及老年人。常見的脂漏性區域包括皮脂腺分佈稠密的部位,如頭皮、眉毛、鼻側、嘴邊、耳朵及耳後,有時在眼皮(blepharitis, 眼瞼炎)、胸前、肚臍、腋下及會陰部(對磨處)也會發生,發作時頭皮屑呈現大塊落屑,其他患部也會有發紅及脫皮的現象。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炎,與體質有關,會有遺傳性,可以控制但不能根治。

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發作或惡化的原因:
1.      身體不適或有重大疾病時,如感冒、住院、開刀等。
2.      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如常熬夜、便祕等。
3.      不穩定的情緒如工作壓力、焦慮、興奮等。
4.      過度油膩或刺激性的飲食。
5.      皮屑芽孢菌的感染。
6.      乾燥、天氣冷。

脂漏性皮膚炎的治療:
1.      適當的滋潤乳液或礦物油、植物油可以讓脫屑改善,如果脫屑比較多,可先用油類產品軟化,再溫柔的用梳子梳掉,但不能用力搔抓。
2.      外用藥物治療:外用類固醇藥膏、醫立妥/普特皮(須自費),抗黴菌藥膏,尿素軟膏、角質溶解軟化藥膏等。
3.      口服藥物:止癢藥物,嚴重者可考慮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→抗發炎;口服抗黴菌藥→抗皮屑芽孢菌;口服A(須自費)→改善角質增生。
4.      其他:一些抗發炎、抗菌產品,如茶數精油。
5.      洗髮精:抗屑洗髮精、含焦油洗髮精、抗黴菌藥用洗髮精。

避免脂漏性皮膚炎發作及治療注意事項:
1.      規律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習慣最重要,要有充分的休息、睡眠、排便要規律。
2.      減少自己的工作壓力及焦慮不安、興奮等不穩定情緒。
3.      較清淡、均衡的飲食,避免太油膩的食品、香辛料及酒。
4.      頭皮病情輕微時可用一般洗髮精或抗屑洗髮精洗頭,用溫水沖洗,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,絕對不可用力抓洗,以免抓傷頭皮或造成皮膚發炎惡化。
5.      頭皮病情嚴重時須使用藥用洗髮精洗頭,請一次用5-10cc藥水,抹於頭皮上,以指腹輕輕按摩頭皮使洗髮精起泡,等10分鐘後以溫水沖淨,兩天清洗一次藥用洗髮精即可。習慣天天洗頭的人,請隔天使用成份溫和之洗髮精或嬰兒洗髮精,與藥用洗髮精輪流使用。
6.      皮膚症狀出現時,一天兩次局部外用醫師指示的藥物,可以改善症狀。

鑑別診斷:
不典型的脂漏性皮膚炎,需要和其他疾病做鑑別診斷,如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、接觸性皮膚炎、對磨疹、感染(如疥瘡、念珠菌感染等),另外嬰幼兒還要排除一些少見的疾病如:蘭格罕細胞組織球增生症(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)、鋅缺乏症等。

有些疾病會有較高的比例有脂漏性皮膚炎:
神經系統的疾病(最常見為巴金森氏症)、愛滋病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。另外,神經/身心科疾病常會使用到一些特定的藥物而提高脂漏性皮膚炎的機率(藥物可參考最後的列表)

嬰幼兒的脂漏性皮膚炎:
和成年人的表現略有不同,發作的高峰期在出生後2週到3個月左右,大多發作在頭皮(額部和頂部),又稱作乳痂(cradle cap),臉的中間部位,偶爾也會發作在身體的對磨處或四肢。治療以溫和療法為主。

有一些特殊的藥物會有類似脂漏性樣的皮膚變化(SD-like dermatitis)副作用:
<並非一定會產生此副作用,僅供專業人士參考>
抗真菌用藥
Griseofulvin
胃藥
Cimetidine
血壓藥
Methyldopa
(arsenic)

金製劑
Gold, Auranofin, Aurothioglucose
身心科用藥
鋰鹽(Lithium), Buspirone, Chlorpromazine, Haloperidol, Phenothiazines, Thiothixene
結核病用藥
Ethionamide
α型干擾素
Interferon-α
雄激素類藥物
Stanozolol
光化學治療用藥
Psoralen, Methoxsalen, Trioxsalen

參考資料來源:Fitzpatrick’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9th ed

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

乾癬衛教 乾癬是什麼?



什麼是乾癬?
乾癬是一種不具有傳染性的慢性皮膚疾病,主要是因為病人的表皮細胞不正常增生所致,約有10%~25%會合併關節炎,也會有體內的慢性發炎,比一般人容易有心血管的問題和社交上的困擾,但真正的病因目前醫學界尚未完全明瞭。此疾病並不少見,全世界男女老少都可能有乾癬病患,盛行率大約在0.1%~3%,大多數的病患皆可以控制,但嚴重時會影響到生活以及工作。

乾癬的分類:
1.      尋常性乾癬(psoriasis vulgaris):最常見的乾癬表現,病灶呈現紅色斑塊伴隨銀白色脫屑,主要分布在四肢伸側、軀幹及頭部。
2.      雨滴狀乾癬(Guttate psoriasis):病灶呈現小塊,滴狀(點狀)分佈。
3.      反向乾癬(Inverse psoriasis):病灶分佈在腋下、胯下、脖子。
4.      手足乾癬(Pustulosis Palmaris et Plantaris):病灶侷限在手足者。
5.      指甲病變:指甲上常見有點狀凹洞、鮭魚色斑、指甲增厚、甲床剝離等。
6.      關節病變 =乾癬性關節炎:關節也常被侵犯,導致變形或疼痛,早期病變時X光沒有明顯異常,需要照關節軟組織超音波。
膿皰性乾癬則較為少見,更嚴重者如紅皮症會呈現全身性的紅腫脫皮。大體而言,病人健康情形良好,少有內部器官的病變。皮膚科醫師經由觀察病灶的變化即可診斷,目前並沒有特殊抽血檢驗可以用來診斷此病,但難分辨者可考慮做皮膚切片檢查。
乾癬的病人有較高的機率合併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,也就是三高:高血壓、高血脂等,要注意心血管性疾病,心理、情緒、社交也會因為此疾病而受到影響,進而影響到生活品質。

乾癬的治療:
醫師會針對其病情、個體的健康狀況、生活形態等,採用適當的治療方式,達到改善病灶,減輕病人的不適,平常門診會定期評估乾癬的體表面積(BSA, Body surface area)、生活品質(QOL, Quality of life)。如有合併關節病變或嚴重指甲病變,則外用藥膏不足以抑制病灶。

常用的治療方式包含以下幾種:(可單獨或合併使用)
1.      外用藥物:保濕劑、止癢藥膏,類固醇藥膏、維他命D藥膏、水楊酸、焦油等
2.      口服藥物:止癢藥物、消炎止痛藥、免疫風濕類藥物,可抑制表皮增生的免疫調節藥物、維生素A酸衍生物等。
3.      照光療法:包括紫外線A光,紫外線B光、準分子雷射等。
4.      生物製劑: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,需做風險評估管理,健保申請須符合條件,依照其藥物的作用機轉和注射間隔有所不同,遵照醫師指示使用。

乾癬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:
下列情況常會導致乾癬惡化,病患應盡量避免:
1.      皮膚傷害:如抓癢、擦傷、曬傷、割傷等,受傷處會容易長新的乾癬病灶,又稱為寇勃納現象(Koebner phenomenon)
2.      皮膚乾燥:不適當的衣服材質、鞋子反覆磨擦,過度清潔而刺激皮膚。
3.      感染:鏈球菌咽喉炎感染。
4.      藥物:鋰鹽、propranolol(血壓藥)等。
5.      不當生活起居:飲酒、抽菸、情緒壓力、肥胖等。

雖然目前並沒有治癒乾癬的特效藥,但乾癬病友應對此疾病有正確的認識,面對它、接受它,並配合醫師規則接受治療,穩定控制病情,相信乾癬病友們仍可以有正常愉快的生活。

乾癬性頭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