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

秒殺副食品 蛋黃小零嘴 寶寶副食 超好吃



使用材料:
1.    蛋黃2
2.    奶粉21 (這裡是使用0~1歲配方奶粉)
3.    7

步驟:
1.      蛋黃兩個打發至略白
2.      加入奶粉21g,糖7g,用刮刀拌勻
3.      放入擠花袋,孔要小 (大約像牙籤戳洞般)
4.      擠出小圓餅,圓餅要間隔夠大,才不會黏在一起 (份量大約可以做出55)
5.      烤箱預熱,13013分鐘,放涼 (我們是使用水波爐,如果使用烤箱要微調溫度和時間)

後記:
材料很簡單,奶粉用家裡現有的就好,所以吃蛋黃不會過敏的寶寶就可以吃了喔,寶寶如果有厭奶的也可以試試,因為裡面偷渡很多奶粉,這樣烤出來不會很硬,用牙齦咬也咬的動。
連小班的女兒也愛吃,兩隻寶貝搶著吃,小弟都快要搶不到了!

p.s. 不是我做的,胡醫師不擅廚藝,是我媽做的,有媽真好!

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

防疫宅在家 足膜敷整晚變灼傷 (刊登於自由時報)


文章刊登於 自由時報 2020-03-20

最近因為COVID-19(武漢肺炎)疫情膠著,許多民眾減少外出行程,為了排解心情或者打發時間,改為勤做居家身體保養,日前連續有兩位年輕病人先後來皮膚科求診,原來是使用足膜不當,晚上洗澡後,沒有注意到足膜的建議使用時間,敷上足膜就睡著了,隔天早上起床才發現大事不妙,整個足背肌膚灼傷,又刺痛又搔癢,像螞蟻在咬,足背皮膚呈現紅腫破皮,非常不舒服。


須注意使用時間 不能過長

一般市售足膜的成份,大多包含有去角質功效的水楊酸、果酸、乳酸或酵素等成份,以塑膠足套包覆,在足套覆蓋之下,可以增加這些成份的滲透力,進而達到較強的去角質功效。因此,在使用這類產品的時候,須注意使用時間不能過長,如果本身腳部有破皮、發炎、或是感覺神經比較遲鈍(例如:糖尿病患者),都不適合使用足膜。

如果皮膚比較薄或是敏感肌,建議可先取少量液體塗抹在腳部皮膚做測試,或是只把足膜覆蓋在腳底,盡量不要敷到腳背的皮膚。

其實腳部要承擔身體的重力,以及平時行走的摩擦,產生較厚角質層,實屬正常生理現象,但如果常穿高跟鞋,或鞋子不合腳、鞋子材質較硬、鞋底沒有緩衝軟墊或氣墊時,則會造成受壓處反覆摩擦,產生厚繭或雞眼,導致行走時腳部疼痛難耐,此時這類不正常增厚的角質層,就有必要去除。

呼籲民眾在使用足膜後,皮膚角質層漸漸剝落,最好使用小剪刀將死皮剪掉,不要用撕拉的方式除去死皮,在角質層完整剝落之後,皮膚較為細嫩,記得不要馬上穿新鞋走路,不然腳部容易起水泡。

切記保養前務必了解每個產品的使用方式,否則做錯一步,反而造成肌膚更多的傷害。
(作者為京硯診所皮膚科醫師)

自由時報電子報 新聞連結:

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

小朋友學洗澡忘了這些件事 小心皮膚炎爬上身(刊登於媽咪拜)


文章刊登於 媽咪拜MamiBuy https://mamibuy.com.tw/

一位焦急的媽媽帶他的小孩來看診,小孩坐在診療椅上頭低低的,手腳和身體都有一些紅紅的疹子,坐在診間也不時的在抓癢...

母問:醫師醫師,他最近皮膚都會癢,是不是異位性皮膚炎
果然家長們最怕的皮膚問題,大概就屬異位性皮膚炎了。

胡醫師慢慢的問:皮膚癢了多久呢?
:最近這一個多月才這樣。

胡醫師:那平常是怎麼洗澡,用什麼沐浴乳呢?
胡醫師沒有歧視沐浴乳或肥皂,只是習慣用這樣子的方式來提問,先從生活習慣著手,比較可以快速進入重點

:我們都是用手工皂耶,可是最近都讓小孩練習自己洗澡,也不知道他肥皂用多少,而且他都喜歡洗很燙,又邊洗邊玩,洗很久才出來!
叮咚叮咚答案已經出來了,相信各位媽媽應該也查覺到了吧?
母接著說:醫師,是不是洗太燙會對皮膚不好…
------
好吧,我們故事先停在這裡。
小朋友洗澡,一般正常肌膚沒有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,偶爾洗比較燙或是玩泡泡浴,是無傷大雅的。可是如果每天都洗40度的淋浴,一次洗半小時以上,又是在冬天(氣溫低,皮膚油脂分泌會下降),那對皮膚一定有傷害!

Q1:洗澡要洗幾度才好?
Ans:平常大概維持36~37度體感有的感覺即可(與體溫同或略低)38~40度會有的感覺,40度以上就太燙了完全不建議。
小提醒:
*如果已經是異位性皮膚炎,要洗~溫涼的水。
*冬天怕著涼可以在浴室先預開暖氣,而非提高水溫。
*用手量水溫不夠準確,建議還是要用溫度計測量。

Q2:洗澡要洗多久?
Ans10~15分鐘即可,如果小孩愛玩水可以折衷,例如說規定一週可以1~2次邊洗邊玩,其他時間就快速解決。

<總結>
洗澡四大忌:冬天氣溫低、洗太燙、洗太久、沒擦乳液
洗澡三重點:水溫溫度接近體溫、洗10~15分鐘、洗完馬上擦乳液(乾燥性皮膚)

所以,胡醫師好好的衛教文中的媽媽和小孩,並給予濕疹的藥膏。
若是家裡有56歲的小朋友,目前已經開始學習獨立洗澡,記得要提醒並建立洗澡的規矩,如果發現皮膚摸起來乾乾粗粗的,記得趕緊擦乳液,保持皮膚滋潤,不然癢癢的紅疹跑出來之後,就只好來找皮膚科醫師囉。

原文連結:

常常被誤認為是雞眼,越長越大顆才發現是→病毒疣!(刊登於媽咪拜)


文章刊登於 媽咪拜MamiBuy https://mamibuy.com.tw/

最近門診常常有家長帶小朋友來看病,鞋子襪子脫掉,看看腳底,醫師的眉頭就皺了起來,一問之下,病灶已經有超過一個月了,病毒疣已經長的頗為大顆…
一般的小朋友(尤其是學齡前的小朋友)腳底其實角質層並不會很厚,也不會長雞眼,(當然一些因病走路有困難的小朋友就不在此限),所以看到腳底有硬硬黑黑的東西時,爸爸媽媽一定要提高警覺心!
什麼是病毒疣(viral wart)
疣是屬於人類乳突狀病毒(Human papillomavirus, HPV)的感染,會入侵我們皮膚的角質細胞內繁殖成長,人類乳突狀病毒有分非常多的種類,低風險的HPV感染大多造成病毒疣。
低風險的HPV感染
以病毒疣為主
高風險的HPV感染
生殖器或黏膜部位,可能會導致癌化的病變,例如子宮頸癌。目前市面上已有子宮頸癌疫苗可以施打。

常見的病毒疣分為兩種:
1. 尋常疣(common wart)
界線明顯並突起的丘疹,表面粗糙,摸起來硬硬並且有角質增厚的現象,比較會長在手指腳趾或掌側,有時候長在腳底會被誤認為雞眼(corn)。小朋友大多是這個類型。
2. 扁平疣(plane wart)
比較扁平,膚色到粉紅色,表面仍有些微粗糙但不如尋常疣明顯,大多長在臉部或手背,長在臉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老人
病毒疣會傳染嗎?要怎麼預防?
疣會接觸傳染,尤其接觸的地方皮膚有小傷口,或是潮濕受到摩擦的部位更容易生長。常常會問到有去游泳池或健身房的經驗,或是被家人傳染。
如果家人腳底有長病毒疣,記得在家中鞋子不要共用,浴室因為會赤腳踩到,因此需要定期消毒打掃。
得了病毒疣該怎麼治療?會不會痛?
1. 破壞性治療
冷凍治療,在冷凍與解凍的過程中,破壞受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,冷凍治療因為會有刺痛感,有時候年紀太小的小朋友比較不好配合,需要家長事前幫忙做好心理建設,幫忙固定治療的手或腳。
東方人在治療後容易產生色素沉澱,偶爾會產生水泡,水泡破掉時要小心照顧傷口
2. 外用藥物
也是屬於破壞性的治療,目前台灣常用的是高濃度的水楊酸藥水(salicylic acid 12%–17%),有「剋疣」、「治疣液」等,因為是高濃度的酸性液體有腐蝕性,塗太多會造成邊緣正常的皮膚潰爛產生傷口,小朋友如果腳底有比較大顆的病毒疣,醫師會看嚴重程度給予使用上的建議,其他身體部位就不太適合囉。
3. 雷射
染料雷射(Pulse Dye Laser),由於尋常疣內部的血管會增生,因此染料雷射是針對血管的部分做治療。目前在台灣屬於自費治療,針對特別大顆、厚的、冷凍治療效果差的病灶,打雷射的當下(大約數秒)會痛,打完需要冰敷鎮定,回去可能會起水泡或血泡。
4. 其他療法
手術切除通常是由於有懷疑其他可能性,需要切下來送化驗。
困難治療的病毒疣,有特殊的藥物可以局部注射或外擦治療,但因為目前大多沒有FDA適應症,不太會用在小朋友身上,如有特殊考量應由醫師個別評估。
那要治療多久?
病毒疣要治療多久,須看病灶的嚴重程度,對冷凍反應的療效,個人的免疫力等等來判斷,一般都需要至少6~8次的治療,嚴重的人療程會比較久。
醫師的小叮嚀
治療病毒疣需要家長和小朋友的耐心,記得一定要治療到完全痊癒,如果還有留下一點點的殘留就有長回來的可能性喔!

原文連結:

小朋友臉上出現一塊一塊的白色疹子了,是白斑嗎? (刊登於媽咪拜)


文章刊登於 媽咪拜MamiBuy https://mamibuy.com.tw/

有一個擔心的阿嬤帶著大班的孫子來看皮膚科,問皮膚科醫師說:「這甘是白ㄉㄧㄡˇ(是不是白斑?),孫子一進診間就十分活潑好動,平常幼稚園放學後,一定會去家附近的公園玩,週末還有安排足球的課程,膚色黝黑是健康小麥肌,不過,臉上白白一塊塊的到底是什麼呢?

白色糠疹不是白斑喔!
白色糠疹是一個很常見的良性皮膚問題,大部分發生兒童或者是青春期的人身上,而且是膚色較深的人容易得到此疾病,如果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可能較容易出現這種狀況。
臨床表現:
通常沒什麼症狀,一點點搔癢,皮膚呈現數塊比其他膚色來的白的圓形斑塊,可能會先輕微發紅和脫皮,之後才變成淺色的區塊。最常分佈在臉部(兩頰),上半身和上臂也可以出現。
診斷:
診斷其實皮膚科醫師從臨床大都可以分別,或可藉由伍式燈(Wood's lamp)輔助診斷。
治療:
大部分的人可以自行恢復,不過可能需要數月之久,需要家長的耐心。
初期可以給予低強度的外用類固醇藥膏,或可考慮非類固醇藥膏(例如:醫立妥)
日常保養:日常外出加強防曬,並記得擦乳液。
另有小型研究指出,準分子雷射(308 nm excimer laser)可以用在治療嚴重的病人。
特別注意:
要記得和一些疾病做區別,尤其是白斑(俗稱白癜風)汗斑(皮屑芽孢菌感染),少見的白痣(例如:脫色母斑nevus depigmentosus)等等。

原文連結:

身上的紅痣,有什麼要注意的嗎? (刊登於媽咪拜)


文章刊登於 媽咪拜MamiBuy https://mamibuy.com.tw/

孕期皮膚有諸多變化,除了可能會長妊娠紋子母線,你可能不知道,其實血管瘤(俗稱紅痣)也是屬於孕媽咪可能會有的身體改變喔。

突然出現很多血管瘤需注意:
1.   血管瘤的大小
2.   血管瘤的形狀
記得平常不要去摳抓它,避免刺激,如果因摩擦而破皮流血,可以先趕緊壓迫止血。
常常反覆流血,可至皮膚科門診評估,是否有不好的變化,或可先接受冷凍治療(會有一點點刺痛喔),讓血管瘤縮小,待產後再行處理。

常見的血管瘤有:櫻桃血管瘤(cherry angioma)、蜘蛛痣(spider angioma)

櫻桃血管瘤的外型:
跟它的名字一樣,有點像小櫻桃,紅紅圓圓的,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,到中老年後十分常見,是良性的血管瘤。
蜘蛛痣的外型:
中間是一顆紅色圓形的突起,周圍呈現放射狀的小血管絲,像是蜘蛛的腳伸出來似的。
此外,蜘蛛痣常會好發在肝功能異常肝硬化的人身上,常長在頸部或胸、肩處;懷孕的婦女以及有接受女性荷爾蒙補充療法的人,也有比較高的機率長蜘蛛痣。
肝功能對於孕婦來說十分重要,第一次健保給付的產檢項目有包含肝功能和B肝抗體,孕媽咪可以回去翻一下產檢紀錄,如有疑問,請諮詢您的婦產科醫師喔。
希望各位孕媽咪對自己身上的紅痣有更多的了解喔!

原文連結: